聯系人:張女士
郵 箱:hfseeds@hfseeds.cn
電 話:18129437985
地 址:鄭州市高新區(qū)蓮花街龍鼎創(chuàng)富中心3號樓8樓
北方氣候更為寒冷,種植區(qū)域在北部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區(qū),有的是半農半牧區(qū),有的是種植在荒漠化的草原區(qū)、有的甚至在鹽堿地上種植。從氣候類型上講,是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嚴寒少雪。大多數地區(qū)雨熱同季。這種氣候特點為苜蓿生產在建植和收獲上造成了重重技術障礙。當年,費盡心血,看似種植成功的苜蓿,到了第二年返青時卻發(fā)現很多植株并沒有安全越冬。造成植株密度和枝條數量嚴重不足、產量嚴重下降,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多數人并沒有真正意識到或沒有掌握苜蓿在越冬時的機理和原因。
相對于單個牧草品種,就紫花苜蓿而言,查看根莖葉的長勢來確定是否受到凍害或其他傷害,這些對于有些初種者有些摸不著頭腦。中國畜牧業(yè)協(xié)會草業(yè)分會副會長陳谷概括了苜蓿在冬季死亡中存在的‘四象’和由此導致的9中‘死法’,相信給大家能解惑。
“四象”是指在冬季造成苜蓿傷害和死亡的四種自然環(huán)境現象,即極端低溫、不斷波動的溫度變化、結冰殼和冬季缺雪四種現象。
是指在極端的低溫條件下,苜蓿耐受*低溫度而生存的能力喪失了。品種的耐寒性雖然是一個獨立的性狀,但是與秋眠級別有著直接的關系。當苜蓿“吃飽喝足”冬前提早“入眠”后,這種傷害就會大大降低。
是指在不斷波動的溫度下死。
是指溶凍現象不斷出現時,也就是說當冰凍和解凍交替時候造成苜蓿出現凍脹現象。
是指將根或根冠抬升于地面之上,完全暴露于干燥的空氣之中,直接被大風“吹死”了。
這是指有的時候或有的地區(qū),雖然空氣濕潤,但是由于溫度太低使得暴露在地面之上的根冠或根部直接遭受到巨冷空氣的傷害而死。
在溶凍的作用下,有些植株能夠僥幸存活下來,由于根部或根冠已經被溶凍現象機械性的抬高出地面,在收割的時候由于留茬高度太低,就會被人為的將苜蓿生長點刈去,進而影響再生的能力。
第三至第六中的‘死法’,經常發(fā)生在過度排水或排水不良的土地上。發(fā)生的時間多在晚冬和早春。
持續(xù)的冰殼覆蓋是另一個在冬天傷害或殺死紫花苜蓿的環(huán)境條件。因為冬灌水澆水時機和水量不當、或者因為雨夾雪或暴風雪、或者因為隆冬時節(jié)的融凍而被上一層冰殼覆蓋,在超過一個星期之后,就可能由于代謝副產物造成窒息而死
8.冰的絕緣值較低
由于冰的絕緣值較低,冰殼覆蓋的植株易遭遇到冷空氣的傷害。
9.積雪不夠
積雪不夠也會影響苜蓿的正常返青,也會造成苜蓿死亡。因此,冬季無積雪覆蓋是苜蓿受凍害*常見的方式。
這些是展現出來的表象,是可以看的到的,歸根結底不愿出現這樣的狀況,還是得有提前一步的預防措施。
寒冬、大風、少雪、白天和黑夜巨大的溫差使得苜蓿反復進入或脫離休眠狀態(tài)、冰層及土壤凍拔、土壤肥力低、春季風蝕嚴重都可能傷害苜蓿甚至給苜蓿帶來毀滅性的傷害。在我國西北及東北地區(qū),上述情況較為常見,再加上不恰當的管理方法,如施肥不足、臨近苜蓿準備進入越冬狀態(tài)前收割,苜蓿越冬率低的情況發(fā)生較為普遍。那么,那些措施有利于苜蓿的越冬呢?
紫花苜蓿隨著播期的推遲,越冬率逐漸降低,適時早播,可以給紫花苜蓿留出一定的生長時間,以便在根系中積累和貯備碳水化合物等營養(yǎng)物質,干物質積累多有利于提高越冬率,為安全越冬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若播期過晚,就會降低根和根頸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利于越冬。
苜蓿品種的選擇主要考慮三方面因素:秋眠級、抗寒性和抗病性。秋眠級和抗寒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選擇品種時首要考慮的因素。選擇對苜蓿主要病蟲害有抗性的品種可維持植株健康,提高抗寒性。
當年種植的苜蓿比較脆弱,耐寒性較差,應嚴防過度利用,3年齡以上苜蓿一般不存在明顯的越冬問題。
霜凍來臨之前,施充足的磷鉀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苜蓿冬季存活幾率。植株體內鉀元素可以幫助提高抗逆性,含鉀量越高越冬能力越強;磷肥可以促進苜蓿根系生長發(fā)育,提高越冬能力及來年的產量。若過多施用氮肥,不但會抑制根瘤菌的形成,還會導致苜蓿徒長,消耗根系貯存的營養(yǎng)物質,降低抗寒能力,因而苜蓿施氮一定要控制。若是秋播過晚,幼苗弱小,可以適當施用速效氮肥催苗,但要配合磷鉀肥施用。
不同的收獲措施會明顯影響苜蓿根頸養(yǎng)分的貯存量,根頸養(yǎng)分主要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是苜蓿冬季能量來源,根頸養(yǎng)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越冬率。一般而言,*后一茬刈割應該在霜凍前的35-40天之前進行,以保證根頸有足夠的時間積累養(yǎng)分。霜凍過后的苜蓿地*好不要再利用,如霜凍后在苜蓿地進行放牧,應保證留茬15cm以上。
當年建植的苜蓿應視播種早晚及收割成本決定是否需要收割,如需刈割*好在盛花期,以保證根系充分發(fā)育和積累足夠的養(yǎng)分越冬,且*晚刈割時間*好在9月之前。
秋冬季適宜的土壤含水量可減少低溫對根系的損害。霜凍來臨前灌越冬水,在地下形成冰層,有利于保持土壤溫度,預防根系凍傷,且能防止風蝕。沙性土壤澆越冬水一定要將地表土封凍,否則冬春季風沙容易將苜蓿根冠周圍的土壤吹走,造成根冠暴露,發(fā)生凍害。澆凍水的時間一定要根據天氣預報實施,在寒流過境前,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在3~4℃,晝消夜凍,白天澆水后,夜間地表無積水,土壤孔隙中充滿毛管水,此時,對土壤溫度下降的緩解性*強。過早,待寒流過境氣溫大幅下降的時候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已經蒸騰減少到不足以緩解溫度的下降,幼苗照樣會受到損傷;過晚,尤其是白天*高空氣溫度已經下降到0℃以下再去澆水,導致地表積水結冰,對幼苗的傷害更大。
參照以上措施,加強田間管理,保護牧草安全過冬,有利于明年春季早返青早生長,提高產草量。